施密特拒绝国足,背后的真相令人心寒
德国名帅施密特的一句话,像一盆冰水浇透了中国足球的期待。 “我对执教中国男足毫无兴趣”,这位曾带领北京国安夺冠、被视为国足救星的老帅,连谈判的机会都没给足协留下。 他转身接下了日本J联赛的顾问职务,忙着帮对手搭建青训体系,而中国足球还在为“选帅预算150万美元”讨价还价。
为什么施密特宁愿帮日本,也不救中国足球?
施密特的理由很直白:中国足球已经失败。 他在国安执教时,哪怕拿了足协杯冠军,依然逃不过“一场输球就遭全网骂”的舆论环境。 俱乐部和球迷要的是“速效药”,但他想慢慢调理病症,这种矛盾根本无解。
如今他选择日本J联赛,是因为对方愿意从零开始搭建体系。 施密特未来半年要忙的事包括:3次教练培训、2次青少年海外远征指导。 而国足主帅呢? 得面对“必须进世界杯”的政令、归化球员的使用争议、甚至排兵布阵的指手画脚。 这种高压锅式的岗位,聪明人早就避而远之。
国足选帅,已成世界足坛笑话
施密特不是第一个拒绝国足的名帅,卡纳瓦罗选择了乌兹别克斯坦,徐正源和成都蓉城续约,连绯闻对象卡帕泽都公开表态“没联系,不考虑,别想了”。 足协的选帅专家组在国庆假期加班面试了10名候选人,但名单里连一个A级教练都难找。
国足过去23年换了19任主帅,平均干不到1.6年就得走人。
”这话现在听来依然刺耳,教练不过是替系统性问题背锅的临时工。
足协的“既要又要还要”,逼走所有明白人
足协给新帅的任务清单堪称魔幻:既要带国足冲击2030年世界杯,又要培养年轻人,还得配合行政指令。 但预算呢? 年薪卡在150万美元,连施密特这种档次的教练都请不动。 日本足协为森保一提供的不仅是高薪,还有一套贯穿青训、联赛、国家队的百年计划;而中国足协连“明年集训能否成行”都要打问号。
这种短视思维渗透在每一个环节, 施密特曾指出,中国球队和日本球队同样“不信任年轻人”,但日本至少愿意砸钱重建体系,而中国总幻想买几个大牌外教就能逆天改命。 结果就是:日本足球稳步向上,中国足球连泰国的脚下技术都比不过。
换帅如换衣,却从不肯换脑子
球迷们早看透了:从施拉普纳到里皮,洋帅试了一圈;从高洪波到李铁,土帅也轮了一遍。 教练席上的人名换个不停,背后的顽疾却纹丝不动:青训靠摆拍、联赛欠薪成常态、球员基本功十年如一日地糙。
足协每次换帅都喊着“重新出发”,但出发前连地图都懒得画。 比如这次选帅,一边要求候选人“精通传控足球”,一边又强调“必须适应现有人员”,可国足连个能稳当停球的中场都找不出,传控岂不是笑话?
施密特的拒绝信,该读懂的究竟是谁?
当施密特在日本指导青训时,中国足协还在为“10月确定主帅”熬夜开会。 有人说他不留情面,但或许真话才值得深夜讨论:如果连一个了解中国足球的教练都拒绝拯救它,那么换帅公告上的名字,真的还能改变什么吗?